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zyj
有人認為,知識就是信息,知識管理就是信息管理,知識主管(CKO)就是信息主管(CIO)。這是典型的對知識管理的狹隘理解。
1、知識不等于信息
首先,信息只是知識的一部分。根據(jù)1996年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jīng)濟》報告,知識包括四大類:⑴“知道是什么”的事實知識(know-what);⑵“知道為什么”的原理知識(know-why);⑶“知道怎樣做”的技能知識(know-how);⑷“知道是誰”的人際知識(know-what)。[5]由此可見,知識的概念比信息的概念要廣泛得多。信息僅限于“知道是什么”、“知道為什么”,也即是記錄于在一定物質(zhì)載體上的知識,我們稱之為“顯性知識”。而“知道怎樣做”、“知道是誰”,是存儲于人們大腦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技巧、決竅、靈感等尚未公開的秘密知識,或者只可意會難于表達的知識,我們稱之為“隱性知識”。
其次,知識是有用的信息。信息包括正確信息和虛假信息,正確信息是有用信息,虛假信息是無用信息。而知識都是正確的,都是有用的。美國施樂公司將知識定義為:“知識是人們用于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的信息。”[6]
2、知識管理是對信息管理的變革和超越
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D?A?馬夏德(Marchand)提出:信息管理分為五個階段:20世紀初至50年代末為文獻管理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為自動化技術管理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為信息資源管理階段、20世紀90年代為知識管理,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發(fā)展的最新階段和最高層次。[7]其實,信息管理只是知識管理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知識管理不僅僅是信息管理的發(fā)展和延伸,更是對信息管理的變革和超越。
首先,信息管理僅僅關注對顯性知識的管理,而忽視對隱性知識的管理。而隱性知識往往具有獨占性,開發(fā)利用價值比較高,管理難度更大。
其次,信息管理僅僅重視對現(xiàn)有信息的收集、整理,而忽視對新知識的生產(chǎn)、創(chuàng)造。
第三,信息管理僅僅重視對信息本身和信息技術的管理,而忽視對信息、知識活動的過程和人員的管理。
第四,信息管理僅僅關注在適當?shù)臅r候、以適當?shù)姆绞健⑾蜻m當?shù)膯T工提供適當?shù)男畔?,將信息簡單地視為企業(yè)的免費資源;而未能對知識進行資本化運作以實現(xiàn)知識增值。
3、知識主管不能取代信息主管
倫敦學者邁克爾?厄爾和伊恩?斯科特教認為:企業(yè)中知識主管們的作用已經(jīng)超出了信息技術的范圍,進而包括諸如培訓、技能、獎勵、戰(zhàn)略等。由于知識管理涉及的范圍大大超出信息技術,所以企業(yè)需要一位善于思考的人把人力資源方面、信息技術和戰(zhàn)略等有機結(jié)合起來。[8]企業(yè)在設立知識主管時不應將知識管理視為信息管理的延伸,以免以知識主管完全取代信息主管,因為這容易導致把知識管理的工作重點放在技術和信息開發(fā)上,而不是置于知識共享、創(chuàng)新和增值上???弗拉保羅認為:在企業(yè)中,知識主管的地位居于首席執(zhí)行官(CEO)和信息主管之間,也就是說,知識主管接受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的領導,并有權領導信息主管。[9]
由此可見,知識管理不是信息管理的簡單延伸和發(fā)展,而是對信息管理的一種變革和超越,是一種全新的企業(yè)管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