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AMTeam.org
整合COBIT、ITIL、ISO/IEC17799和PRINCE2
構建善治的IT治理機制(下)
孫強 李長征
哪個標準更好?
有趣的是,關于四個標準之間的對照研究似乎成了許多國際組織熱衷的研究項目,我們認為與其研究這四者之間并不太多的重疊之處,倒不如深入探討這四者之間的互補關系。
COBIT和ITIL的比較
COBIT基于已有的許多架構,如SEI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對軟件企業(yè)成熟度5級的劃分,以及ISO9000等標準,COBIT在總結這些標準的基礎上重點關注企業(yè)需要什么,而不是企業(yè)需要如何做,它不包括具體的實施指南和實施步驟,它是一個控制架構(Control
Framework)而非具體如何做的過程架構(Process
Framework)。COBIT的“目標聽眾”是信息系統(tǒng)審計師,企業(yè)高級管理人員以及高級IT管理人員,如CIO。
ITIL基于企業(yè)的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OGC收集和分析各種組織解決服務管理問題方面的信息,找出那些對本部門和對英國政府其它部門有益的做法,最后形成了ITIL。它列出了各個服務管理流程“最佳”的目標、活動、輸入和輸出以及各個流程之間的關系,但沒定義范圍廣泛的控制架構。它關注方法和實施過程。由于它關注IT服務管理(ITSM),它的視野相對COBIT來說狹窄,但它對IT服務的提供和支持定義了更為詳細和更易理解的過程集。它的“目標聽眾”是IT人員和服務管理人員。
盡管兩個標準有著許多的不同之處,但在COBIT和ITIL背后卻有著非常一致的指導原則。信息系統(tǒng)審計師通常綜合使用COBIT和ITIL的自評估方法,去評估企業(yè)IT服務管理環(huán)境。COBIT為每一個過程提供了關鍵目標指標(KGIs)、關鍵績效指標(KPIs)、關鍵成功要素(CSFs),這些指標與ITIL過程相結合,可以建立ITIL過程管理的基準。在實際應用中,某些企業(yè)綜合兩個標準提出了更易理解的適用于本企業(yè)環(huán)境的IT治理和運行架構。
很多COBIT的過程特別是交付與支持(DS)域的很多過程如DS1、DS3、DS4、DS8、
DS9和DS10與ITIL的過程有著很好的映射關系,如服務級別管理、成本管理、可用性管理、事故管理、問題管理、配置管理、發(fā)布管理、容量能力管理。同樣AI6變更管理過程與ITIL中變更管理和其他服務支持過程如發(fā)布管理形成了較好的對應關系。(對比表1、2)
COBIT和ISO/IEC 17799的比較
ISO/IEC
17799強調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經(jīng)濟性、全面性、普遍性和開放性,目的是為希望達到一定管理效果的組織提供一種高質量、高實用性的參照。其最大特點就是廣泛但不深入,而且僅作參考之用。
與ISO/IEC
17799不同,COBIT完全基于IT,其IT準則反映了企業(yè)的戰(zhàn)略目標,IT資源包括人、系統(tǒng)、數(shù)據(jù)等相關資源,IT管理則是在IT準則指導下對IT資源進行規(guī)劃處理。COBIT在PO、AI、DS、M四個方面確定了34個處理過程以及318個詳細控制目標。此外對每個過程還有評審工具。如圖5COBIT原理所示。
資料來源:PWC
COBIT和PRINCE2的比較
PRINCE2為包括IT項目在內的項目管理提供了通用的管理方法,內置了在項目管理實踐中已證明成功的最佳實踐,通過為所有參與者提供的通用語言,便于被廣泛理解和接受。PRINCE鼓勵對項目責任正式的確認(誰具體負責什么),強調項目交付什么(what)、為何交付(why)、交付時間(when)、為誰交付(whom)。PRINCE能給項目帶給:
·可控的組織良好的開端、過程、結尾
·在決策關鍵點(Decision
Point)時重新審視項目計劃和業(yè)務狀況
·自動管理和控制對計劃的任何偏離
·股東和高級管理者只是在恰當?shù)臅r機介入項目
·在項目組、項目管理層、組織的其他人員間搭建暢通的交流通道
COBIT從戰(zhàn)略、戰(zhàn)術、技術等層面給出了如何有效管理IT項目。在PO10中專門給出了項目管理的方法論,詳細定義了13個具體控制目標:項目管理架構;用戶方參與項目啟動;項目團隊身份及其職責;項目定義;項目批準;項目階段批準;項目主要計劃;系統(tǒng)質量保證計劃;保證方法計劃;正式的項目風險管理;測試計劃;培訓計劃;實施后的評審計劃。除給出項目管理具體控制目標外,COBIT還給出了與項目管理相關的關鍵成功要素(CSFs),其定義了最重要的面向項目管理的實施指南,以達到對IT項目過程內外部的控制;關鍵目標指標(KGIs),定義了一些尺度,便于在項目關鍵點(或里程碑),告訴管理者某個IT項目管理過程是否實現(xiàn)了其業(yè)務需求;關鍵績效指標(KPIs),定義的是IT項目管理過程在促使項目目標達成時履行得有多好的尺度。
從兩者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COBIT重點在于對13個“控制目標”的管理上,PRINCE2典型的在于對8大“流程”的管理上。雖然二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認識IT項目管理,但二者有許多共同之處。COBIT的項目中主要計劃,系統(tǒng)質量保證計劃,保證方法計劃,測試計劃,培訓計劃,實施后的評審計劃等控制目標映射到PRINCE2的計劃(PL)流程;項目管理架構等映射到PRINCE2的指導項目(DP)流程;PRINCE2的開始項目(SU)和啟動項目(IP)流程對應著COBIT的用戶方參與項目啟動,項目團隊身份及其職責,項目定義;項目批準,項目階段批準,正式的項目風險管理則較好的被其它幾個PRINCE2流程所包含。當然,在COBIT管理指南中我們不能明確看出對PRINCE2中結束項目(CP)流程相關的控制目標,但COBIT的其他控制目標以及審計指南等隱含包括了該流程的控制。
PRINCE2從流程的角度對項目管理中各個活動進行管理,比較便于項目管理的具體實施,而COBIT從控制目標的角度闡述項目管理“應該怎樣,應該達到什么目標”,這樣便于企業(yè)控制和評審項目管理整體過程的執(zhí)行情況。同時COBIT給出了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便于組織自評估或第三方評估企業(yè)項目管理的成熟度,從而不斷改進項目管理的執(zhí)行過程。如圖6所示。
圖6 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資料來源:ISACF
當然PRINCE2和COBIT的視野并不僅僅限于對具體項目的管理。它們不僅包括項目級的管理,而且涵蓋了在組織范圍對項目的管理,目的在于企業(yè)級的項目管理(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EPM)或者稱為項目治理(Project
Governance)。從企業(yè)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的高度來規(guī)劃項目管理。如圖7所示。
資料來源:ISACF
同時,對于每個過程和控制目標,PRINCE2與COBIT僅僅指明了“該做什么”,至于“如何做”,二者都沒有提供具體實現(xiàn)技術和工具,用戶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使用有益的任何工具,如甘特圖,關鍵路徑法、項目管理軟件、風險管理軟件等。PRINCE2提供的8個過程與COBIT提供的13個控制目標也僅僅作為參考過程和控制目標,企業(yè)在具體實施時,必須依據(jù)項目的規(guī)模和需要對這些過程和控制目標進行適當?shù)募舨谩?/FONT>
四個標準間的相互聯(lián)系
為了更有效地實現(xiàn)股東的價值,IT需要在既定的時間內支持企業(yè)業(yè)務的發(fā)展,提高服務質量、有效控制風險、銳減服務成本以及縮短產品交付周期。如圖8所示:
資料來源:PWC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需要做到對IT組織結構和角色、量度、過程、技術、控制以及人員等方面進行管理。如圖9所示:
資料來源:PWC
COBIT、ITIL、ISO/IEC17799和PRINCE2在管理IT上述各方面各有優(yōu)勢,如圖10所示。具體分述如下:
·COBIT重點在于IT控制和IT度量評價
·ITIL重點在于IT過程管理,強調IT支持和IT交付
·ISO/IEC17799重點在于IT安全控制
·PRINCE2重點在于項目管理,強調項目的可控性,明確項目管理中人員、角色的具體職責,同時實現(xiàn)項目管理質量的不斷改進。
資料來源:PWC
總之,四個標準架構發(fā)展過程盡管并不一致,但本質上這四者并不相互排斥,通過整合COBIT、
ITIL、ISO/IEC17799和PRINCE2,在企業(yè)中實施善治的IT治理戰(zhàn)略,將對企業(yè)IT戰(zhàn)略發(fā)展和企業(yè)戰(zhàn)略發(fā)展有莫大的幫助。
剪裁與實施
今年以來,官、產、學及媒體對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存在的深層次的問題,諸如“IT與業(yè)務的融合”、“信息系統(tǒng)工程監(jiān)理向何處去”、“信息中心的轉制與走向”、“IT治理、公司治理及企業(yè)治理的關系”、“信息主管、CIO的治理結構”、“信息系統(tǒng)審計對IT投資有效的監(jiān)督和控制作用”、“規(guī)范、標準化的IT服務管理流程的重要性”等,展開全方位的、深度的探討,以期重新認識IT的定位、作用和價值,共同促進建設有效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信息化。COBIT、
ITIL、ISO/IEC17799和PRINCE2作為全球公認的輔助IT治理的工具,或許給我們探索以上難題提供了一條新道路。
在組織中具體應用這些標準時,我們的建議是:
1、 要專注于解決組織信息化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因為對于任何一個組織而言,采用整套標準都是不可行的,相反地,應該從最大的問題著手;
2、 通過對模型的剪裁找出最適合本企業(yè)環(huán)境的實施方案;
3、 先完成培訓再進行組織變革,并在單一領域內(如培訓經(jīng)驗)取得一定成績后,再轉向其它有問題的領域。
4、 在開始項目之前,評估一下目前的環(huán)境,這樣就有利于評測出進展的效果。
此外,組織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其他組織成功實施的案例、培訓機構和第三方咨詢機構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幫助。
總結
COBIT、
ITIL、ISO/IEC17799和PRINCE2都是IT治理領域全球公認的輔助工具。采納何種標準的關鍵在于:發(fā)掘你的真正需求,對標準進行剪裁制定最適合的實施方案,然后持續(xù)改善。這將給組織帶來諸多益處,這其中就包括當前業(yè)界普遍關心的提高IT投資回報率難題。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作者聯(lián)系方式:sun6869@to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