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領域應用 > 微信營銷 > 微信推廣
網絡成癮向成年人中蔓延 微信控讓你在親近中疏離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就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沉迷刷屏,夫妻沒有交流,懶得傾聽,手機已儼然成了“第三者”。

受訪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武漢大學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韋志中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心理精神科副主任醫(yī)師 姜美俊博士
文/羊城晚報記者 謝哲 通訊員 張丹娜
本版插圖/陳春鳴
如今,在大街小巷、地鐵公交,在飯桌前甚至在床上,滿眼盡是“低頭族”,他們沉浸在微信的世界里忘乎所以,被冠名為“微信控”。
“微信控”的產生,正成為最新、最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和心理現象——他們整個人被手機“俘虜”了,吃飯時捧著,坐車時拿著,如廁不離手……微信似乎構成了整個生活,一切的交際與消遣都可以在微信上實現和達成,手機上的消遣和“聚會”幾乎占據了所有閑暇時間。日復一日地“曬”和“刷”,僅僅是社交方式的轉變嗎?“狂刷”與“濫曬”的出現,背后是怎樣的心理訴求?
不管是親戚吃飯還是朋友聚會,常常看到這樣的畫面:幾個人圍坐在一張桌子旁,但彼此之間很久都不說話,只自顧自低著頭擺弄手機,不停地微信,語音,自拍,刷屏,心不在焉!
微信除了讓交往更方便外,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滿足了人們深層次的心理需求——關注與被關注。
1 關注與被關注的心理需求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心理精神科副主任醫(yī)師姜美俊博士認為,微信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打破了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如見面、電話等,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便捷了;其次是使用面更廣,信息的交流和反饋更及時,而且由于是免費的,容易受到各類人群的歡迎。
微信是科技催生的新的社交方式,除了讓交往更方便之外,其他功能設置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滿足了人們深層次的心理需求——關注與被關注。現代中國社會,鄰里之間即使住對門都未必認識,實際距離很近但心理距離卻非常遠。這往往讓人失去了認同感。而微信卻恰恰彌補了這個不足,滿足了都市人現在人際交往缺乏的問題,一刷新朋友圈,認識的、熟悉的人在上面發(fā)著各種生活日常,給別人點“贊”和接受到別人的回復,就跟平常碰面打個招呼、簡單聊兩句一樣,滿足了人們渴望被認同的需要。微信的各種群和朋友圈又提供了一種能夠增加認識的人之間的社交往來,甚至給不熟悉的人相互接納和認同的平臺,在網絡上營造了一種人際關系的氛圍。
2
“狂刷”源于逃避孤獨
人們在點贊和評論的過程中,與朋友產生互動,讓自己與朋友更加貼近,以驅散自身的孤獨感。
不過,任何事物都應注意有度,一旦超過了這個度,問題就會產生。就拿微信來說,當“狂刷”與“濫曬”出現的時候,微信控也就隨之產生。人們天生有被關注和被認同的需要,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肯定和成就感。即便是普通人,都有“被關注”的需要,他們的表現欲甚至是出名的欲望,都因為微信這個平等的平臺而獲得了滿足。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武漢大學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韋志中表示,“狂刷”源于人們的空虛和渴望交流。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總是害怕孤獨,但現代社會造成的隔閡,減少了人們之間的交流,忙碌的生活讓人“孤獨”的時間越來越多。當微信或其他網絡社交軟件營造了一個活躍而熟悉的群體時,“孤獨”會促使人一遍一遍地刷,就是想看看微信里朋友圈里的“朋友們”在干什么,將自己置身于微信的環(huán)境中,并且在點贊和評論的過程中,與朋友產生互動和鏈接,讓自己與朋友和熟人更加貼近,以驅散自身的孤獨感。
“我們看的不是微信,是避免寂寞”,有人這樣說。“我無聊的時候就看微信,這樣可以很好地打發(fā)時間”,有人那樣說。
3
表現欲與窺伺欲
窺探他人隱私是人的天性。而在微信這樣自由的環(huán)境里,平時被制約的窺伺欲得到支持和放大。
在朋友圈中,往往有那么幾個人什么都“曬”,大到風景、家具,小到食物、內衣……“濫曬”則源于人們對被關注的渴望。人人渴望被關注,因此什么東西都可以拿來“曬”,說得好聽是分享,實際上是希望別人的回復,并且給予關注。
再說,“刷”與“曬”也有聯系的,“刷”屏是為了看看別人在干什么,“曬”些什么新內容??吹絼e人“曬”那么多東西,更促進了自己“曬”的欲望,當自己“曬”了以后,又急于知道別人是否已經關注,因此又趕忙“刷”屏。
韋志中表示,當代人的生存需要基本不再成為問題,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生存的需要獲得滿足時,就需要滿足更高層次的要求。而歸屬感、認同和自我實現都是較高層次的需求。而“微信控”們正是通過“曬”來讓朋友們找到談資、了解近況,得到朋友們的認同和關注來滿足這些高層次的需求。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生來就有好奇心,窺探他人隱私是人的天性,在社會道德的制約下,這些本能被規(guī)范了。而在越來越自由的環(huán)境里,讓人們平時被制約的偷窺別人的好奇的本能,和主動吸引別人的本能,又得到支持和放大。而查看微博、微信則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專家提醒,在微信上聊天和在朋友圈發(fā)信息,由于其快捷的原因,就跟與朋友面對面聊天相似,但并不建議把過多私人的信息發(fā)布在網絡上,即使這些信息能帶來更多的關注,但渴望受到關注并不只能在網絡上實現,而且泄露過多的私人信息會帶來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4
“網絡成癮”
向成年人蔓延
“網絡成癮”原來多與少年兒童掛鉤,但隨著“微信控”的產生,已經讓這種癮蔓延到成年人群中。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成癮呢?才算過度呢?姜美俊解釋,是否網絡沉迷要看迷戀的程度,是否對生活、學習、工作等社會功能產生了不良影響而定。如與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其他人在面對面地互相交流,而你仍然在埋頭苦刷,就會引起家人的不滿,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嚴重的甚至會由此與家人產生爭端。
“網絡成癮的形成條件有兩個,一個是可獲得性;另外一個是人格特征。”姜美俊表示,并非所有人都會網絡成癮,但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舒服時,甚至不惜與親戚朋友反目還是要達到這種目的,具有強迫性的時候,就有可能已經是網絡成癮了。微信是一種社交軟件,但同時也是以網絡為平臺實現的,別以為只有玩游戲玩得不能自已時才是網絡成癮,如果早上起床不刷微信不舒服;當朋友圈沒更新時,就不斷一遍遍地刷新;每件事物都要拍照上傳朋友圈時,就不得不警惕是否有成癮的傾向。
網絡上把微信控分成幾個級別,自查一下,你到了哪個級別?
1、只看不說話;2、遇到自己喜歡的才回復、轉發(fā);3、休息時間全占用;4、工作時間也在聊微信;5、隨時都在發(fā)微信;6、熬夜都在玩微信;7、半夜還要刷新朋友圈。
姜美俊提醒熱衷于微信的人群,盡管網絡的便捷為你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網絡上也更容易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更容易互相了解和無所不談,但網絡上的交流實際上是剝奪了人們面對面正常交流的機會,對個人成長、交流能力的鍛煉都無益。尤其是現代社會,有社交焦慮的人群逐漸擴大,網絡社交的出現在一方面似乎緩解和幫助他們解決社交的問題,但實際上這并不能解決社交焦慮的問題,必須在現實中克服才能解決。
- 1消防知識 “裝”進微信漂流瓶
- 2舉報食品安全 關注微信平臺
- 3“新疆國稅12366”公眾微信正式啟用
- 4多年失聯朋友微信提供工作被騙到廈門搞傳銷
- 5微信公眾號實行的將來銷售經營是送達式的嗎?
- 6微信好友組團到日照茶園 親身體驗采茶制茶樂趣
- 7寧波團委推"掌上"服務大餐 青年好聲音 微信亮出來
- 8廣東華興銀行推微信公眾賬號
- 9移動醫(yī)療尋微信級應用 投資新藍海
- 10微信時代的“圈子商機”
- 11寧波警方首推“指尖上的警務” 微信預約上門辦證
- 12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的新紀元營銷是送達式的嗎?
- 13支付寶上線類微信“服務號”功能
- 14微信閉環(huán)傳播 謠言更易囤積
- 15新手機中國微信公眾平臺 資訊無處不在
- 16無良網民利用“微拍”“微信”傳播色情內容
- 17如何尋找最近的廁所? 上"生活學會"微信平臺
- 18寧德飛鸞鎮(zhèn)開通計生微信平臺 計生服務走進微時代
- 19微信公眾號宣傳的新紀元營銷是投遞式的嗎?
- 20藝術品微信拍賣平臺信度遭疑
- 21微信相關
- 22鹿城有個治水微信群
- 23微信公眾號散播的改日銷售是投遞式的嗎?
- 24指尖上的民情 心里頭的百姓 江西萬年實名微信直通民情
- 25微信集“贊”換免費旅行不靠譜 揭開“贊黑手”
- 26保險創(chuàng)新有新招 陽光微信求關照再探投保形式
- 27微信公眾平臺施行的改日經營銷售是送達式的嗎?
- 28本報“銀行保險投訴”微信開通
- 29省環(huán)保廳官方微信正式上線
- 30京東徐雷:微信業(yè)務時間已定 將攜商家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