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文章來源:泛普軟件
我認為“時段分析模塊”應該是這樣設計的:
1.中型以上的用戶,可能會兼有“生鮮、標超、便利、合資、加盟”等幾種業(yè)態(tài)中的門店。從提高系統的適用范圍考慮,界面中在“門店”下拉選框中要設計成可復選和增加一個“門店類型”的選框,以備用戶按業(yè)態(tài)或門店群進行數據的分析與匯總。
2.用戶有可能要對一個部組(比如“日用部”)在各個門店的時段銷售進行分析,本模塊界面要為用戶增加“部組”選框。
3.要增加“品類”可選,可樹狀層層展開到單品。最簡單的應用是查詢某個生鮮商品在選定的日期段內的時段銷售情況,用以分析進貨量、陳列量、周轉率和進貨頻度是否合理,比如用戶可能還要查詢生鮮商品的“進銷比”。
4.用戶需要從不同的維度對時段的銷售數據進行分析,因此要提供一個下拉選框讓用戶選擇數據的匯總對象或分割單位,除了按“日期”、按“小時”之外,還要按“地區(qū)”、按“業(yè)態(tài)”、按“門店”、按“部組”、按“品類”等等;要提供讓用戶按選擇的數據項進行排序和按指定的數量截取記錄的功能。
5.除了顯示“銷售量”、“銷售額”之外,還要顯示“毛利額”、“ 客流量”(客單量)、“平均客單價”、“坪效”、“占比”等。
6.按“時段”查詢時,在數據窗中要增加一個復選框列。比如用戶想選擇一個或幾個銷售額最高的時段,然后進行更深一步的數據挖掘分析。
7.用戶選擇了感興趣的時段,比如早上第一個銷售額最高(或全天三個銷售額最高)的時段,然后點擊右鍵,選擇“部組占比分析”或“類別占比分析”,以部組或類別為“列”,從第二個維度分析生鮮與其他各部組在該時段的銷售額、毛利額、占比等等,看看生鮮是否真的帶動了其他類別商品的銷售?都帶動了哪些商品的銷售?以及發(fā)揮了多大的帶動作用。在數據窗最后一行還要有本日匯總的各列平均數值,以方便對比。
8.接下來,用戶有可能要返回上一個窗口點擊右鍵對所選定的時段的銷售數據進行價格帶分析,看看商品的價格結構是否合理?有沒有進一步提升銷售額的可能?
9.用戶有可能要了解所選定時段、所選定部組都銷售了哪些商品(可選擇明細或按商品匯總),以及銷售額、毛利額和占比等等。
10.用戶選擇并得到了一個日期段(比如一個月)的數據之后,有可能想以收銀小票為分析單元,得到商品關聯銷售匯總表,以作為優(yōu)化商品陳列和賣場布局的參考依據。
11.用戶可能想得到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顧客或會員在不同時段的消費情況和構成比,以制定有針對性的促銷方案甚至商圈的顧客年齡結構而改變商品結構。
12.近來很熱門的話題之一是:“構件化——中國軟件業(yè)的出路”。是不是也可以考慮把“時段分析”設計成數據窗口中的一個按鈕或右鍵菜單項,作為“構件”在其他模塊或數據窗口中調用,使“時段分析”功能獲得更強的靈活性和更大的作用域。
可以看出為“時段分析”模塊增加以上十二個用途,在研發(fā)上沒有什么難度,也沒有增加多大的設計工作量。而應用價值上的“12︰1”和架構設計上的“一氣呵成”卻使得產品的內涵發(fā)生了“化平庸為神奇”的質變。相信很難有客戶能抵擋得住這么強烈而自然的誘惑,這就是核心競爭力!把這樣的產品推向市場,還用得著去打價格戰(zhàn)嗎?
來源:C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