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領域應用 > 辦公管理系統(tǒng) > 門禁管理系統(tǒng)
物聯網工程專業(yè)課程體系與實踐探討
摘要:從物聯網概念和物聯網由來出發(fā),就物聯網工程專業(yè)、物聯網課程體系和物聯網實踐3方面介紹國內現階段的情況,和大家一起探討。物聯網工程專業(yè)是復合型專業(yè),很難有統(tǒng)一的課程體系,所以特別針對計算機學院開設的物聯網專業(yè)課程進行探討。在實踐中總結出,固化協議棧適合于實際應用,開源協議棧更適合于教學。物聯網專業(yè)應以微控制器為主,采用廠家提供的ZigBee平臺進行實踐教學。
引言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 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tǒng)、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jiān)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概念的引入,把互聯網的應用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體與物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yè)革命。
物聯網概念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學院自動標識中心(MIT AutoID Center)提出的。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 發(fā)布了一份題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年度報告,正式將“物聯網”命名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考察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fā)中心,明確要求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也就是“感知中國”中心。筆者從微控制器應用到ARM&Linux嵌入式系統(tǒng),又回歸到微控制器的研究教學,親歷近30年國內嵌入式應用的發(fā)展歷程。下面就物聯網工程專業(yè)、物聯網課程體系和物聯網實踐3方面介紹國內現階段的情況,望和大家一起探討。
1 物聯網工程專業(yè)
在教育部首批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相關本科新專業(yè)中,物聯網相關專業(yè)就有700多所學校申報,最終28家IOT、5家WSN獲批,共33所高校。其中70%設在計算機學院。在2011年3月28日又批了第二批27所高校的物聯網專業(yè),這樣全國現共有62所高校開設物聯網專業(yè)。
物聯網工程是交叉學科,是多個學科的融合,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微電子學科、檢測與自動化和儀器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是復合專業(yè),涉及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微電子檢測、通信工程和計算機與信息專業(yè),對應物聯網的控制、感知、傳輸和信息處理技術。
物聯網網絡架構由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組成。計算機學院在物聯網技術的網絡層和應用層領域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礎,而感知層更多依賴的是軟硬件結合的嵌入式系統(tǒng)技術。物聯網的傳感器接口、RFID讀寫都涉及嵌入式技術,但實際上新技術含量很少,可看作是一個新袋子。
物聯網主要涵蓋RFID(>5.5)、無線傳感器網絡(>8.5)、M2M智能手機(<4.5)等技術領域。其中括號里表達的是難度系數,可以看出無線傳感器網絡是最難的。
2 物聯網課程體系
2.1 課程體系考慮因素
物聯網工程專業(yè)主要在計算機學院,但物聯網工程專業(yè)只是本科專業(yè),要考慮學生的畢業(yè)出口問題?,F大部分本科生都選擇考研,而計算機專業(yè)屬于全國統(tǒng)考,其專業(yè)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tǒng)和計算機網絡等學科專業(yè)基礎課程。這些課程中的數據結構離不開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又有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內容,實際涉及6門課,這6門課動了就會影響學生考研。綜合考慮,最好還是在原來計算機專業(yè)課的基礎上進行增加和替換,而不完全是要做出一個新的課程體系。
已出版的物聯網工程書籍,有的涵蓋深奧的算法或涉及多個專業(yè)的內容,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未必能看懂。教學的目的應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廣而全反而會把初學的學生嚇跑,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從應用角度出發(fā),實際上很多硬件都是以模塊形式出現,如RF讀卡器模塊和傳感器模塊,不用了解里面的工作原理就能做應用設計。物聯網工程專業(yè)是我國現階段的國家需要,為國家培養(yǎng)后備人才。嵌入式系統(tǒng)推廣這么多年,教育部也沒有批為專業(yè)。實際上物聯網的難點還是在嵌入式系統(tǒng)方面,而嵌入式方向要以實踐為主,不會動手,怎么能應付軟硬件結合的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
大學里重要的是教會學習的方法,在各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基礎上,在物聯網方面有所加強即可。
2.2 計算機學院物聯網專業(yè)課程
物聯網專業(yè)核心課程按軟件和硬件分為:硬件方面的電子電路基礎、物聯網硬件基礎、計算機網絡和無線傳感網,軟件方面的程序設計基礎、操作系統(tǒng)系統(tǒng)編程、數據庫和數據挖掘。
下面的課程是筆者所在學院一個對嵌入式方向感興趣的學生所學課程的基礎上加了幾門物聯網專業(yè)必需的課,用黑體加重給出,要加其他的課就需要替換現有的課。一個學生要求的學分是固定的,學太多課沒有太多的意義,關鍵是引導他們進行工程實踐。這個學生畢設采用32位微控制器完成了傳感器數據采集、無線傳感網協議棧的移植,將采集數據通過串口和USB口傳送給微機。由此看來,該學生所學的知識可以應對物聯網應用項目開發(fā)。
專業(yè)基礎課:物聯網技術導論、計算機科學導論、程序設計基礎(C語言)、離散數學、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值分析。
專業(yè)必修課: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結構與算法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理論與算法分析設計、數據庫原理與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操作系統(tǒng)、編譯原理與設計、軟件工程基礎、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絡、微機接口技術、信號與系統(tǒng)、自動控制原理。
專業(yè)選修課:微控制器接口技術、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能基礎、嵌入式系統(tǒng)、多媒體技術、網絡信息安全、軟件體系結構、分布式計算原理與應用、Web軟件技術、硬件描述語言與計算機硬件模塊設計。
專業(yè)實踐課: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操作系統(tǒng)課程設計、程序設計方法與實踐、Web開發(fā)基礎、軟件基礎實習、數據庫系統(tǒng)開發(fā)、匯編與接口課程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硬件實驗、軟件工程綜合訓練、Visual C++數據通信編程實踐。
學院的老師還打算開設微電子與傳感器技術、無線自組網理論及應用、無線網絡技術及應用、普適計算、服務計算與云計算、異構網絡互聯技術、傳感器網數據融合技術、物聯網信息處理技術和海量信息處理。
2.3 專業(yè)及特色課程
按物聯網層次:
① 感知層——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基礎、嵌入式系統(tǒng)接口技術。最好在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等課程基礎上開設。
② 網絡層——計算機網絡、無線傳感器網絡、通信原理。
其他基本上是應用層的課,可多可少,看學校偏重哪方面應用。專業(yè)入門課物聯網技術導論是必需的,而想開設物聯網技術與應用或物聯網原理與應用這樣廣而全的課,在有限的學時內是不太現實的。
其他學校、學院不同于計算機學院的專業(yè)課及特色課有:密碼學基礎、信號處理基礎、圖像處理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基礎、Linux操作系統(tǒng)編程、Android操作系統(tǒng)編程、無線傳感網與自組織網絡、電子商務、數據挖掘、移動通信、傳感器與檢測技術、Web系統(tǒng)開發(fā)與集成、下一代互聯網、模式識別、網絡管理、物流管理概論、智能交通概論和環(huán)境工程概論。
3 物聯網實踐
3.1 實驗設備
物聯網實踐可以采用實驗套件、開發(fā)板等,對于電子愛好者很實用。但是,對高校來說還是實驗箱比較實用,便于管理和保存。筆者曾跟實驗箱設計公司探討實驗箱的核心板插電可以獨立工作,這樣學生入門時可以拿回去自己學習做部分內容,而實驗箱主板上的豐富外設是為了完成綜合實驗和系統(tǒng)實驗的需要,實驗驗收時再到實驗室來。
物聯網實驗箱中主要的還是無線傳感器網絡部分。實際有微控制器就夠了,現在的微控制器集成網口和USB口的很多,采集的數據很容易就傳送給微機。而現在有的實驗箱廠商就是把原來的嵌入式系統(tǒng)實驗箱加上無線傳感網絡部分,號稱帶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的微處理器板子是網關,無形中增加了實驗箱的價格。涉及多種體系結構的處理器,帶操作系統(tǒng),也增加了教學的難度。
無線傳感網絡部分主要涉及網絡協議棧,然而工程實際應用的技術并不一定適用于教學。有的網絡協議棧完全固化在無線傳感網絡模塊中,甚至都不知道模塊用的是何種芯片。若學校側重工程應用,可以選擇固化協議棧教學方案。要做無線傳感網絡教學,又是研究型大學,當然希望網絡協議棧開放源碼。下面介紹固化和開源兩類常用協議棧。
3.2 固化協議棧
(1) XBee系列
美國DIGI公司的ZigBee模塊XBee,是一種遠距離低功耗的數據透傳模塊,包含2.4 GHz、900 MHz和868 MHz 3種頻段,同時可兼容IEEE 802.15.4相關協議。每個模塊都可以作為路由節(jié)點、協調器以及終端節(jié)點,可組建無線mesh網絡。XBee模塊是內置協議棧,包含AP和ATI兩種配置命令,可通過XCTU以及ZigBee Operator這兩款軟件進行調試。模塊可以通過普通串口(UART)與其他設備進行連接,通過控制命令來進行控制。
(2) Jennic系列
JN5121無線模塊是英國Jennic公司(現被NXP公司收購)的第一款ZigBee模塊(后續(xù)包括JN5139、JN5148等)。JN5121也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兼容于IEEE 802.15.4的低功耗、低成本無線模塊。該模塊內置一款32位的RISC處理器,配置有2.4 GHz頻段的IEEE 802.15.4標準的無線收發(fā)器,64 KB的ROM,96 KB的RAM,21路GPIO。JN5121內置的ROM存儲器,集成了點對點通信與網狀網通信的完整協議棧。
(3) SNAP系列
SNAP網絡是由CEL公司與Synapse Wireless公司合作開發(fā)的面向無線傳感網應用的無線mesh協議。SNAP為復雜的ZigBee網絡提供一個簡單、可靠、智能的完整組網方案,同時,因為使用“對等網絡”概念,功耗優(yōu)化明顯,冗余性能優(yōu)異。SNAP具有很多特點,包括無組網過程、無需預先構架網絡拓撲、對等網絡、布網簡單、內置 Python虛擬機、編程以腳本方式編程、空中升級以及可在運行時調用所有功能等。
(4) Ember系列
Ember公司創(chuàng)立于2001年,其開發(fā)技術源自麻省理工學院。Ember公司在無線傳感網領域推出的具有代表性的EM250是單片解決方案,它集成了2.4 GHz、兼容IEEE 802.15.4的收發(fā)器以及一個16位XAP2b微處理器,同時還集成包括閃存和SRAM存儲器與基于ZigBee應用的外設。EmberNet棧在系統(tǒng)模式下運行時可以連通到芯片的任意區(qū)域;在應用模式下,應用代碼連通到EM250設備的通路則相對受限。
(5) STM32W系列
意法半導體(ST)公司于2009年底推出的STM32W系列無線傳感網射頻集成單片機,采用32位ARM CortexM3內核,片上整合2.4 GHz IEEE 802.15.4收發(fā)器和低功耗MAC、AES128硬件加密引擎,STM32W108內置128 KB Flash和8 KB SRAM,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點。STM32W108CBU61芯片固化了由Ember公司提供的、經過ZigBee Alliance認證的ZigBee2007 Pro協議棧,具有優(yōu)異的性能和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和其他經過ZigBee Alliance認證的第三方產品互聯互通。
3.3 開源協議棧
(1) XBOW及TinyOS
Crossbow(簡稱XBOW,現被新美半導體收購)技術來源于UC Berkeley相關團隊,而后者是無線傳感器網絡領域的開拓者和引領者,共同推出的TinyOS是傳感網領域研究者使用最多的平臺,其硬件節(jié)點包括 MICA、MICA2、MICAZ等,也是國際上最流行的硬件平臺,是研究者和學習者理想的實驗環(huán)境。MICAz產品能夠工作在全球2.4 GHz ISM波段上,且支持IEEE 802.15.4微型無線測量系統(tǒng)和 ZigBee協議標準,可以直接使用XBOW提供的成熟xmesh協議棧,搭建自己的傳感器網絡。它可以說是做得最正統(tǒng)的傳感器網絡,基于TinyOS、 nesC開發(fā)。
(2) ZStack協議棧
ZStack協議棧是由Chipcon公司(后被TI公司收購)開發(fā)的較全面支持ZigBee協議的開源協議棧,也是業(yè)界廣泛使用的離產品化較近的協議棧。ZStack協議棧支持的芯片包括TI公司的8位MCU CC2530/CC2430、16位MCU MSP430、32位MCU LM3S9B96,Atmel公司的AVR系列MCU,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MCU以及Freescale公司的MC1319x等。
TI公司最新提供的32位微控制器LM3S9B96+CC2520做協調器節(jié)點,配8位8051核CC2530傳感器采集節(jié)點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套件是較理想的教學平臺。LM3S9B96片內有串口、網口、USB口,與主機通信也可用USB虛擬串口實現,根本不需要什么嵌入式網關。
我們與TI公司成立了“北京理工大學—美國德州儀器物聯網技術聯合實驗室”,TI公司提供了原廠32位MCU和8位MCU評估套件。我們期待國內公司能夠生產出這種方案的實驗箱。8051內核的CC2530 到ARM CortexM3內核的LM3S9B96都是MCU,這樣的實驗方案學生更容易接受,跨度不大。TI原廠方案已評估,用在物聯網競賽上,設計了“智能泊車引導系統(tǒng)”。在本刊發(fā)表論文“LM3S9B96與CC2520平臺上的ZigBee無線組網技術及應用”。
另外,我們還得到TI公司大學計劃支持,為推廣TI公司32位微控制器,編寫了《ARM Cortex核TI微控制器教程》一書。其中“物聯網數據采集與傳輸”這一章,專門針對物聯網技術涉及的溫濕度、光照度、加速度傳感器和RFID,給出采集程序。還包括ZigBee點對點通信和32位網絡協調器節(jié)點設計內容。
ZStack協議棧上層網絡部分源碼開放,但和硬件相關的關鍵部分是封裝好的,未開放,沒有廠家的支持是沒辦法移植協議棧的。筆者的研究生曾開題設計32位微控制器的協調器節(jié)點,在移植協議棧時碰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后轉到完全開源的MsstatePAN。
(3) MsstatePAN協議棧
源代碼完全開放的MsstatePAN協議棧,是由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Robert Reese教授在參考Microchip ZigBee Stack的基礎上自己編寫的。該協議棧支持硬件平臺CC2430、PIC18C4620+CC2420和MSP430+CC2420。國內一些研究機構也在此精簡協議棧上進行擴充,實現了一些其原本不具備的功能。
我們利用TI公司收購的LM3S系列微控制器設計ZigBee硬件節(jié)點,實現了該平臺節(jié)點間的點對點通信,掌握了LM3S系列微控制器對射頻模塊 CC2420的操作。在本刊發(fā)表論文“LM3S1138與CC2420的無線傳感器網絡通信”。最終,我們成功將MsstatePAN協議棧移植到了 LM3S系列微控制器結合CC2420無線模塊的硬件平臺上,與TI公司第三方合作設計了物聯網教學實驗平臺。
物聯網教學實驗平臺主要由LM3S811、LM3S9B96和CC2420無線傳輸模塊構成,支持LM3S811與LM3S9B96的硬件實驗及 ZigBee組網實驗。該平臺還可與CC2430終端節(jié)點一起組網。ZigBee組網實驗部分,根據需要可配置成星狀或樹狀網通信。同時,為直觀獲知當前的組網狀況,針對此實驗平臺專門編寫相應的PC機監(jiān)控軟件,能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控網絡組網狀態(tài)及數據。該ZigBee網絡平臺可實現溫濕度、濕敏電阻、可燃氣體濃度、煙霧濃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度、熱釋電人體紅外測溫、紅外線防盜信號、加速度、氧氣濃度等一系列傳感器的數據采集及無線傳輸。
(4) GOS協議棧
GOS是中國科學院推出的基于C語言的無線傳感網低功耗協議棧(目前該平臺由深聯科技進行維護),其突出特點是完全使用C語言開發(fā),簡單高效,具有很好的健壯性,適合于很多工控及其他行業(yè)領域應用。目前GOS主要支持的硬件包括ATmega128、MSP430+CC1000或CC2420,或者其他支持相關指令集的處理器,以及具有一定開放接口的射頻芯片。
(5) ZigBee 精簡協議棧
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Robert Reese 教授出于教學、科研目的開發(fā)出一套精簡版(subset) ZigBee 協議棧。該精簡協議棧實現了ZigBee協議的主要功能。國內一些研究機構在此精簡協議上進行擴充, 實現了一些其原本不具備的功能。
3.4 RFID讀卡器
在嵌入式系統(tǒng)聯誼會交流過程中,知曉一種RFID讀卡器模塊,可讀校園一卡通和身份證的ID碼,當然余額和身份證信息是不允許讀的。但僅根據每個卡的唯一ID碼,也可以設計很多應用。我們設計了“基于校園一卡通的考勤管理系統(tǒng)”,彌補學生考勤管理的缺陷。一卡通作為學生在校身份證明及日常消費卡,每個學生都有,不用再買其他卡,可用其設計很好的物聯網教學案例。
結語
本文是筆者近一年多來學習物聯網、參加各種會議的總結。由于個人的知識面有限,考慮問題可能片面,望和國內業(yè)界同仁共同探討國內的物聯網教學,為物聯網應用推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物聯網工程專業(yè)不是以理論為主導,重點是在工程應用。教學應該由應用來驅動,時刻做好準備,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因很難有適合所有學校的通用課程體系,課程設置及內容應重在特色。
- 1門禁安全問題引熱議 新技術應用步履加快
- 2RFID技術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應用
- 3門禁管理系統(tǒng)電腦選配及平時維護
- 4分析車站門禁系統(tǒng)有哪些特點
- 5圖像對比在門禁管理系統(tǒng)中的使用的優(yōu)勢
- 6智能道閘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 7泛普一卡通管理系統(tǒng)軟件管理員設置
- 8選擇遠距離藍牙門禁管理系統(tǒng)的主要原因
- 9停車場軟件三級權限操作員設置保證數據的可靠安全
- 10單片機與RFID的非接觸式讀卡器軟件設計
- 11門禁管理系統(tǒng)防砸車是如何雙重保護功能的
- 12智能停車場未來發(fā)展趨勢
- 13泛普軟件為什么視頻門禁的可靠性這么受關注
- 14門禁管理系統(tǒng)平安城市解決方案
- 15三種基于RFID+WIFI定位的車輛跟蹤方式
- 16泛普停車場管理軟件源程序
- 17小區(qū)門禁管理系統(tǒng)原理?小區(qū)門禁系統(tǒng)價格?
- 18天津歷史文化街區(qū)將建地下停車場 多方式緩解停車難
- 19帶你了解門禁系統(tǒng)在平臺軟件上的測試應用
- 20完善智能布線系統(tǒng)之解決策略非常重要
- 21泛普一卡通梯控管理系統(tǒng)設計方案簡要介紹
- 22沈陽一二級馬路 今后將不再設立停車位
- 23購買獨立的門禁系統(tǒng)好還是聯網的門禁系統(tǒng)好?
- 24指紋考勤機可以破解嗎?有哪些方法?
- 25門禁管理系統(tǒng)圖像對比攝像頭的選擇
- 26門禁有道:淺析指紋識別技術發(fā)展
- 27自動發(fā)卡機基本故障處理與日常維護
- 28高智能門禁系統(tǒng)實現安防一體化之報警與事件信息管理
- 29門禁系統(tǒng)死機現象不可不防
- 30關于門禁系統(tǒng)的兩個重要構成劃分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