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小青瓦、坡屋頂、灰白墻、雕花窗,新房明亮,道路寬敞。近幾年來,一場以農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設和農村危舊房改造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房建設高潮在廣袤的巴渝大地掀起。
重慶市提出,到2012年,建成1500個集中、寬敞、舒適、方便的“農民新村”,改造農村危舊房30萬戶,新建巴渝新居15萬戶。農村危舊房改造的任務從每年3萬戶增加到10萬戶,巴渝新居建設的任務從每年3萬戶增加到5萬戶,將農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設和農村危舊房改造有機結合,全市大規(guī)模農村住房建設提速。
榮昌縣路孔鎮(zhèn)沙堡村農民陳元武家的房屋是一座已廢棄10余年的土墻房,裂開了縫。今年春節(jié)以前,被鑒定為D級危房。政府對這片農房實施改造,政府補助統(tǒng)一修建,陳元武只花了2萬多元,就擁有了一套融徽派建筑與川東民居風貌于一體的新房子。記者在他家看到,地上鋪了漂亮的瓷磚,廚房里的燃氣灶干凈整潔,廁所用上了沖水箱。陳元武說,現在洗澡時擰開水龍頭就來熱水。他怎么也沒想到住好房的夢就這樣圓了。
早在2008年,重慶市委三屆四次全委會上出臺的《關于加快農村改革發(fā)展的決定》,開啟了重慶“農村居住革命”的帷幕。
重慶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全市農民新村建設和農村危舊房改造的意見》,提出農民新村要實現“六通”、“六有”,即通道路、供電、給水、排水、廣播電視和通信,有1個小廣場(村民活動和健身場地)、1個便民商業(yè)網點、1個醫(yī)務室、1個垃圾收運站(點)、1個農家書屋、1個幼兒園。市城鄉(xiāng)建委隨即組織專家嚴格審查農村危舊房改造設計方案,并根據川東民居的風格,按照小康、適用、經濟三種戶型,設計編印了52套巴渝新農村民居圖紙,免費提供給農民選擇使用。
市城鄉(xiāng)建委主任程志毅介紹,重慶新農房建設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瞄準“兩最”,即首先集中對“結構最不安全、生活最貧困”的進行改造,然后全市鋪開,量大面廣,農民的主動性、積極性高;二是突出巴渝民居特色,坡屋頂、小青瓦、花格窗、灰白墻,共同演繹出巴風渝韻;三是房屋內部完善功能,對外進行環(huán)境整治、設施配套。
通過農房建設改造,農民住房的品質明顯提升,功能更加完善。農民新村選址科學合理,農民再也不用擔心地質滑坡、暴雨風災等的影響,房屋結構更加安全,住得也更加放心。以前,那些老房子不僅窄,還要養(yǎng)殖。而現在的房屋功能完善,做到了人畜分離,房前院壩綠化美化,人居環(huán)境顯著改善,居住得更加舒心。經過三年的努力,重慶已改造農村危房16萬余戶,新建巴渝新居10萬余戶,建成農民新村1728個。
新農房的建設不僅使農民群眾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農民還通過當地的建筑勞務市場務工、農房抵押貸款創(chuàng)業(yè)和開辦農家樂等副業(yè)的方式實現了增收致富。同時,各地的區(qū)域差距也明顯縮小,進一步統(tǒng)籌了重慶的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
農村房屋建設質量得到提高。農民自己建房,平均使用年限為17年,建房周期一般為15至20年;而按《重慶市巴渝新農村民居通用圖集》新建的農房,使用年限將達40年以上,建房周期大大延長,避免了農民建房重復投入,并延長了使用年限,實現了農房的保值增值。
新房子能夠更容易進入農房抵押貸款的門檻,大大提高農民獲得的貸款額度。根據測算,農民散建新房戶均市場價值6.5萬元,而采用巴渝新居通用圖集在農民新村建的農房,戶均市場價值11.3萬元,戶均增值3.8萬元。新農房因為質量過硬,更容易進入農房抵押貸款的“門檻”,大大提高農民獲得的貸款額度。
石柱縣龍沙鎮(zhèn)石嶺社區(qū)居民陳玉梅以自己的農房作抵押,從縣農商行貸款16萬元,規(guī)模發(fā)展肉兔養(yǎng)殖,僅半年收入就達2萬多元。據了解,目前該縣已有193戶農民通過農房抵押取得貸款,其中單戶金額最高的達37萬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重慶仍有農村危房38.62萬戶,其中C級農村危房29.92萬戶,D級農村危房8.7萬戶。按照規(guī)劃,到2012年,所有D級農村危房都將改造完畢,同時還將改造C級農村危房11.78萬戶,消除全市60%的農村危房。到2014年,消除全市所有農村危房。同時,每年繼續(xù)建設巴渝新居5萬戶,建成農民新村500個,并完善農民新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摘自 《經濟日報》2011.06.27 記者 冉瑞成 通訊員 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