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AMTeam.org
印刷術算不算知識管理技術?作為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因為印刷術的發(fā)明從而極大促進了知識的傳承和傳播!
視頻會議技術算不算知識管理技術?通過視頻會議,遠隔萬里的人們可以面對面的溝通和協(xié)作,而且可以達到分享隱性知識的目的。
關于知識管理技術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從廣義上說,印刷術屬于知識管理技術的一種;當然,視頻會議技術也屬于知識管理技術之一。但只有在信息技術出現(xiàn)后,知識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才真正的得到落實,因而大部分時候討論的知識管理技術主要是輔助知識管理實施的IT技術,本文所述的知識管理技術就是指以上的狹義的概念。
從國外的發(fā)展來看,知識管理的發(fā)展早期更多的專注于知識管理的IT方面,知識管理成為了IT廠商“叫賣”的一個時髦名詞,許多企業(yè)投入巨資在所謂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上,或者采購了許多基于先進的知識管理技術的軟件產品,但很不幸的是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員工不用這些系統(tǒng)和技術(當前國內的知識管理市場也有類似的情況)。這些公司終于明白:知識管理要求人、業(yè)務處理、技術必須結合,而人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永遠是!
基礎問題
在談知識管理技術之前,有必要先說明知識管理中的兩個基本概念,這是以下討論的基礎:
1、
顯性和隱性知識。知識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所謂顯性知識又稱為“明確知識”、“明言知識”或“言名知識”等,指的是:“用書面文字、圖標和數(shù)學公式表示的知識”。隱性知識有稱為“緘默知識”、“默會知識”、“默然知識”等,指的是:“尚未被言語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識,譬如,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擁有的知識”。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就是:“我們能在成千上萬張臉中認出某一個人的臉。但是,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卻說不出我們是怎樣認出這張臉的”,而這種能認出某張聯(lián)的知識就是隱性知識。
2、
知識螺旋模型。知識螺旋模型有日本著名的知識管理專家野中郁次郎提出,主要說明顯性與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其過程包括群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融合(Combination)和內化(Internalization),如下圖:
3、 知識的生命周期。一般而言,知識的生命周期要經(jīng)歷以下的過程:
獲?。菏占锌赡苄纬芍R的數(shù)據(jù)、信息等素材;
整理:對素材進行整理加工,從而形成初步知識;;
審核:對初步的知識進行評估、判斷、審核與完善,形成正式的、可發(fā)布的知識;
發(fā)布:通過各種渠道把知識發(fā)布出去;
利用:知識被其他人訪問并在組織的日常運作中利用;
更新:知識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得以改進、補充完善和更新;
淘汰:過時的知識被逐漸淘汰。
從知識管理實施的角度講,知識管理技術指能夠協(xié)助人們促進顯性和隱性知識的轉化過程,提高知識的獲取、整理、審核、發(fā)布、利用、更新與淘汰的效率的技術手段。從以上可以看出,知識管理技術并不是一項技術,而是一個技術體系,它同時又是多種信息技術的集成,在這些技術的支撐下形成了企業(yè)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為企業(yè)提供知識管理服務。
知識管理技術/體系
知識管理技術作為一個技術體系,里面包括需多內容,這樣的結果就是幾乎所有的技術都可以歸結為知識管理技術,任何人都可以說他們的產品利用了知識管理技術,并隨口報出例如數(shù)據(jù)挖掘、決策支持、分詞、RSS、商業(yè)智能等的名詞糊人。這樣就出現(xiàn)了問題,我們在選擇知識管理技術的時候陷入了茫然無措。
怎么辦?最好的辦法是對知識管理的技術進行有效的分類,如果你是知識管理技術,那么你這個技術解決了知識管理中的什么問題?是提高了知識共享的效率還是促進了知識轉化的過程。
對知識管理技術的分類,常見的有兩種,第一種是按照知識螺旋模型中顯性和隱性知識的轉化過程中用到的技術分類,就是說這個技術或者方便或者輔助與促進了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轉化;另一種就是按照知識的生命周期中的技術進行分類,就是看這種技術在知識的生命周期中承擔了什么作用。
第一種:按照知識螺旋模型中顯性和隱性知識的轉化過程用到的技術分類,如下表:
比如在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轉化過程中(這也是知識管理技術用的最多的地方),通過搜索引擎技術,一個人可以自動的找到他需要的知識文檔。但許多時候,一個人并不一定知道他需要什么,這時如果系統(tǒng)能夠自動對文檔進行分類,那么這個員工可能通過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文檔類別,就可以進一步找到他真正需要的知識。
再比如在隱性知識之間互相轉化的內化過程中,通過視頻會議技術的幫助,遠隔萬里的人可以就同一個問題進行討論,這樣通過觀察不同人發(fā)言時的表情、姿態(tài)、手勢等不同的人就可以實現(xiàn)對這個人、對會議討論的事情的重要性、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隱性認識。
第二種:按照知識的生命周期中需要的技術進行分類
我們按照知識管理的生命周期簡單做以下分類:
上表中文字部分表明了可能涉及到的技術,空白部分表明技術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比較小或者不明顯。
通過上表的分析可以得出:
1、
知識管理技術能夠發(fā)揮作用的地方在于對顯性知識的管理,在顯性知識的獲取、整理、審核、發(fā)布中知識管理技術能夠承擔很大的作用,可以促進效率更大程度的提升。
2、
知識管理技術對隱形知識的管理(獲取、整理、審核、發(fā)布、利用等環(huán)節(jié))的作用不大,隱形知識的管理要更多的依靠社會化的方式:人與人的信任、充分溝通等等。但知識管理技術卻可以為隱形知識的管理創(chuàng)造更方便的環(huán)境和提供機會。例如根據(jù)六度分割理論發(fā)展起來的社會網(wǎng)絡技術(SN)就為不同的人之間提供認識、了解從而深入溝通的一個快速通道。
以下圖是Rose Dieng等按照其定義的知識的生命周期對知識管理技術進行的分類:
知識管理技術的目的在于通過這些技術構成知識管理的系統(tǒng),從而促進知識管理實施的實現(xiàn)。當前知識管理系技術的發(fā)展方式是,通過門戶技術,構建知識管理門戶作為組織知識管理的平臺,在門戶中集成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內容管理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布技術、群件技術等等。關于知識管理技術的研究,國內更多的在于內容管理、協(xié)同技術等比較低層次的方面,而國外則已經(jīng)對商業(yè)職能、數(shù)據(jù)挖掘、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神經(jīng)網(wǎng)絡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在知識管理技術的研究上,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學習和吸收國外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必須發(fā)展自己的研究領域與范圍,因為中文與英文(和其他語言)在技術研究上的難度和遇到的問題都不完全相同。
結語:沒有最好的知識管理技術
管理永遠離不開人,知識管理也是如此。知識管理技術把知識處理過的自動化、智能化能夠提高管理的效益和效率,但沒有所謂的最好和最先進的知識管理技術,知識管理技術本身并不能促進知識的共享,而且技術的進步是永無止境的。因此在選擇的時候,不同的組織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技術支撐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組織的知識管理。
適用的才是最好的!
以著名知識管理專家Tom
Davenport那段最經(jīng)常被引用的話做為結尾:在知識管理技術上的投資(資金和努力)不要超過知識管理實施投資的三分之一,否則你就走到了錯誤的路上!
來源:IT168
|